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 )
A.动态性 B.客观性
C.永恒性 D.普遍适应性
2.小班的李老师经常组织幼儿玩各种游戏,壮壮参加了这些游戏后,由入园时的焦虑不安,乱发脾气到现在的每天开开心心。这说明游戏可以促进幼儿( )
A.语言的发展 B.情感的发展
C.认知的发展 D.社会性的发展
3.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榜样 B.强化
C.父母的惩罚 D.挫折
4.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马斯洛 D.班杜拉
5.法律责任人人必须遵守,任何违法者不得逃避或拒不承担。这体现了( )
A.责任的法律规定性 B.责任的国家强制性
C.责任的专权追究性 D.归责的特定性
6.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
A.教师与儿童的关系 B.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C.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D.家长与儿童的关系
7.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 )报告。
A.未成年人父母 B.未成年人所在学校
C.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公安机关
8.一个小女孩听爸爸说这次出国回来要给她买电动火车,于是,她到幼儿园对小伙伴说:“我爸爸从国外给我带回一个电动火车,可好玩了。”这是小孩的( )的表现。
A.记忆 B.知觉
C.想象 D.撒谎
9.对幼儿的照料、教育就如同经线和纬线一样交叉在一起,这句话体现了( )
A.个别教育原则 B.因材施教
C.保教结合 D.集体教育
10.完形—顿悟学习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
A.苛勒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1.A【解析】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B【解析】幼儿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游戏治疗”理论和实践表明,游戏是幼儿发泄自己不良情感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游戏使幼儿的情绪变得平静、缓和,有利于抑制、降低消极情绪的负面作用。
3.D【解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4.D【解析】“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年首次提出的。
5.B【解析】法律责任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有力手段,人人必须遵守,
任何违法者不得逃避或拒不承担。这是责任的国家强制性的表现。
6.A【解析】师幼关系是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7.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八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
8.C【解析】这是小孩的愿望性想象。
9.C【解析】保教合一的原则,也叫保教结合和保教并重,指对幼儿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的
重视,并使两者相配合。
10.A【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
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一顿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