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编制 > 中小学教师招聘 > 笔试资料

招教笔试试题:教育理论模拟试题三

笔试教育学指导: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1

在下笔试学科笔试公共知识指导:教育综合知识32个记忆口诀

埋头苦学没有错,可招教笔试试题:公共基础知识题

龙辉教育收集、整理了218道公共基础知识的填空题招教笔试试题:教育理论模拟试题二

一、单选招教笔试试题:教育理论模拟试题三

1.下列哪一种活动属于狭义的教育?(    )

    A.某教师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字“0”的意义

    B.某小学生教爷爷用电脑制作课件

    C.乐羊子的妻子以“断机杼”的举动劝告乐羊子求学要有恒心

D.某人对公交车上两个斗殴的乘客晓之以理

2.学生入学后,教师会自然地成为他们亲近、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这说明学生具有(    )

    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定向性

3.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_________ 。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4.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

A.教学    B.教育管理    C.德育    D.智育

6.在教育、教学或学习的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进行,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指的是____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阶段性评价

7.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________。

  A.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B.导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疏导原则

8.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

9.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

    A.没有影响    B.积极的

    C.消极的    D.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10.当学生心情不好时,可以找亲朋好友倾吐不愉快的事。这种情绪调节方法是_______。

    A.合理宣泄法  B.认知调节法  C.转移注意法  n幽默法

11.学生在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形象,这种心理活

    动是______.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空想

12.以下各项中,属于一般能力的是______。

A.,运动能力    B.社交能力    C.应变能力    D.记忆能力

13.某同学活泼好动,不甘寂寞,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力和毅力,容易虎头蛇尾。该同学的气质类型是____。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4.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怎样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计算和解答”的学习属于____。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力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动作技能的学习

15.根据福勒等人划分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当某教师将关注的焦点投向“材料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等问题时,该教师可能处于教师成长的_________.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物质阶段

16.过去,中学英语教材过度强调语法学习,忽视言语实践,而教师又以教材为本结果,许多学生学了多年,说不利索,听不明白,这说明____。

    A.没有优质的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会走偏甚至走错方向

    B.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的

    C.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

    D.学习者以发展自己为权利和义务

17.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和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将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借”给企业,使先进的技术成果能尽快转移到企业中去。这揭示了______    。

    A.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B.教育能够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与新的生产力

    C.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D.社会经济制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

18.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

    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____。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19.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相比,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其主要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_______

  A.个别活动     B.自主活动    C.集体活动    D.局部活动

20.“一题多解”、 “续编故事的结尾”、“给文章加上不同标题”等练习主要用来训练

  学生的________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21.下列各项中,记忆效果最好的复习方式是____。

    A.眼看    B.耳听    C.口读     D.多种感官并用

2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较低层次、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的需要称为_______   

    A.缺失需要    B.获得需要    C生长需要    D.基础需要

23.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________

    A.久创造力测验              B.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

    C.斯坦福一比奈智力测验    D.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24.认知活动中的独立性或依存性反映的是性格的_______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25.奥苏贝尔认为,学生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学习的需要是一种________

    A.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情感内驱力

26.就某一特定专题而开展的短期或长期的专门课外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有特定的具体目标,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指的是________。

A.主题活动    B.社会活动    C.游戏活动    D.学科活动

27.学生由于某种喜好而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使自己的态度、行为与他人保持一

致的现象称为________。

A.模仿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28.根据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_________。

A.先后快中间慢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后慢中间快

2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收取费用的,由政府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____。

  A.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B.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D.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3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____。

  A.不收学费,收取杂费    B.收取学费、杂费

  C.收取学费,不收杂费    D.不收学费、杂费

 

二、多选

1.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经典的观点有(   )

A.神话的起源        B.教育生物的起源     

C.教育心理的起源    D.教育劳动的起源

2.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能力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个性和共性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能够发现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个别差异包括(   )

A.心理的个别差异       B.生理的个别差异

C.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D.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4.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属于奥苏贝尔提出的组织学习的原则和策略的有(   )

A.最近发展区       B.逐渐分化    C.整体协调        D.先行组织者

5.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教结合的基本形式有(   )

A.互相访问     B.通讯联系

C.家长会       D.教育讲座E.家长学校

6.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对这种知识的记忆是(   )

A.语义记忆   B.程序记忆    C.陈述记忆       D.长时记忆

7.学生能否体验到应激而产生考试焦虑,取决于他们(   )

A.认知评价        B.人格倾向

C.个人经历        D.试前准备       E.抱负水平

8.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

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

9.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自2007年6月1日施行,其内容包括(   )

A.未成年指未满18岁

B.父母或其监护人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上学并完成义务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D.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E.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10.布置作业时,老师应该遵循的要求有(   )

A.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    B.作业分量要适当

C.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D.经常检查作业和批改

E.作业难度要适当

三、判断题

1.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

2.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以培养人为中心的精神生产,而不是创造产品的物质生产。(   )

3.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

4.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

5.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这就是它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

6.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是由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的。(   )

7.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   )

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嗅觉刺激。(   )

9.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10.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10次属于体罚。(   )

 

四、简答

1.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2..简述板书的基本要求。

3.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

4.根据遗忘规律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刘胡兰》-文时,与学生进行了这么一段问答。师问:

    这篇文章是写谁的?生答:是写刘胡兰的。师问:你怎么知道?生答:题目就

    是刘胡兰。师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生答:1947年1月4日。师问:

    你怎么知道?生答:课文第一句就是这么写的。师问:这个云周西村在什么地

    方?有学生答是在陕北,有学生答是在延安。师说:云周西村在革命根据地。

    课文中敌人对刘胡兰说的这么一句话:“你说出一个共产党员给你一百元钱。”

    师问:谁知道那时发什么钱?有学生答是发银圆,有学生答是发铜板,而另有

    一位学生则说,那时候的钱中间是有窟窿的。教师最后作总结说:反正那时候

    的钱比现在的钱值钱。

问题: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存在什么问题?应用谈话法有哪些基本要求?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中学初三学生小红,文静内向,做事认真负责,但学习成绩始终不太理

    想。她总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考不好是正常的,偶尔考好了,她会认为是“瞎

    猫碰到死老鼠”。进入初三以来,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她对自己更没有信心了,

    开始出现厌学情绪。

(1)    试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三)

一、单选

1---5.ACDDA  6---10.ADBDA  11---15.ADABC  

16---20.ABDAB 21---25.DABDA  26---30..ACCAD

二、多选

1.ABCD  2.ABD  3.CD 4.BCD  5.ABCDE  6.ACD 7.ABCDE  8.ABC  9.ABCDE  10.ABCDE

三、判断

1.∨2.∨3.∨4.×5.∨6.×7.×8.×9.∨10.×

四、简答

1.2013年河南省版教材p214

2..简述板书的基本要求。

(1)精选内容,突出重点;  (2)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形式灵活,布局合理;  (4)文字精当,科学性强。

3.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根据遗忘规律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式,防止知识遗忘

五、案例(答案要点)

1.这段对话虽然以师生的问答组成,但却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对话,

    因为这样的对话徒具师生对话之形,却不具师生对话之实。我们所说的师生对

    话,指的是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

    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科学应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谈话前,

    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材重点、摸透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充分准备,

    认真拟定谈话的提纲,精心设计谈话的问题,审慎选择谈话的方式。谈话时,

    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紧扣教材、难易适当,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人

    而异。谈话后,教师要及时小结,将学生零乱的知识进行调整,错误的地方予

    以纠正,含混的答案予以澄清。(以上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2.培养:2013河南省版教材p401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

  力;⑤适当开展竞争。(2)厌学原因:缺乏自信,对考试结果缺乏正确归因。

  建议:指导学生对成败进行正确归因,确立自信。(具体展开略)

1.“教学相长”最早出现在我国的(  )著作中。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劝学篇》

2.“以最大可能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这句话是谁的观点?(  )

A.杜威   B.赞科夫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3.“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下列关于“个别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认知特征     B.不同的兴趣爱好  

C.不同的年龄和性别  D.不同的价值取向

4.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

A.消除旧式分工   B.机器大工业生产   

C.手工操作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

A.社会教育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基础教育制度

6.教师的根本任务(  )

A.教书育人   B.教学   C.班级管理   D.道德教育 

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指教师要有(  )

A. 针对性   B.逻辑性   C.创造性   D.知识性

8.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明教师的工作特点具有(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灵活性   D.创造性

9.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A.师生关系   B.上下级   C.同事关系   D.同学关系

10.以下哪种情况体现师生间的平等性?(  )

A.老师总是处于高高在上的状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总是敷衍了事

B.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置之不理

C.老师在同学生沟通时总是站着,俯视学生

D.师生间交流较多

11.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

A.结构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专用型课程   D.校本型课程

12.在教学中备课和上课依据的是(  )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教学标准   D.教学计划

13.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工作

1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话说明教育活动中(    )尤为重要。

A.传授给学生间接经验     B.发展学生能力

C.及时巩固               D.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5.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6.下列主张中,准确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邋等   B.因材施教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17.读书指导法是一种(  )为主的方法。

A.以直觉感知为主   B.以引导探究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   D.以语言传授为主

18.当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特朗普制

19.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

A.编写教案   B.设计教法   C.设计板书   D.做好备课计划

20.新课改倡导的教育评价理念是(  )

A.发展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2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企图用“堵”和“压”的办法去解决,就会产生矛盾,造成反抗;用大禹治水的办法,能使学生明白事理,提高认识,这反映的基本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C.疏导原则

D.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22.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有(  )

A.能力  B.气质  C.需要  D.性格

23.注意能够从大量信息中选择出少量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处理,这反映了注意的(  )

A.集中性      B.范围           C.分配         D.选择性

24.熟悉英语的人,在阅读英文材料时,可以一目十行,这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5.谈虎色变属于(  )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动作记忆    D.逻辑记忆

26.某同学读书10遍刚刚好能背诵下来,他需要再读(  )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A.5     B.10      C.15       D.20

27.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28.想象需要处理的信息是(  )

A.符号         B.概念         C.命题      D.表象

29.学生总结出鸽子、老鹰、鸡、鸭的共同特征是“有羽毛的”“是动物”而舍弃其“会不会飞”“大小”“颜色“等非本质特征,是思维过程的(  )环节。

A.抽象      B.概括      C.具体化     D.综合

30.小明既不想不及格,又不想付出努力,这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31.1924年(  )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蔡元培  B.陶行知  C.廖世承  D.杨贤江

32.心里断乳期是指(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33.去过几次青少年宫,小朋友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来,认知发展到(  )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4.7~11岁左右的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这一阶段被称作儿童认知发展的(  )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5.下列哪种属于学习现象(  )

A.望梅止渴                  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

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       C.蜘蛛织网

36.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37.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别,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38.“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所体现的教学技术是(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教师的组织者作用

C.重视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D.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联系

3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40.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

A.学校   B.心理咨询室  C.医院   D.课堂

二、多选

1.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  )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有(  )  

A.成熟的自我意识   B.强烈的责任心   C.富有创新精神     

D.积极健康情绪   E.良好的品格性格 

3.教师必备的知识包括(  )

A.教育学   B.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学科教学法

4.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新生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5.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型师生关系是(  )

A.合作   B.和谐   C.平等   D.融洽

6.循序渐进”的“序”指的是(  )

A.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B.学科的知识逻辑   C.课堂的组织顺序

D.学生的认识顺序   E.课堂教学的进行

7.作家构思文艺作品的想象是(  )

A.再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无意想象  E.幻想

8.个人的性格、气质属于(  )

A.内归因  B.外归因  C.稳定归因  D.非稳定归因

9.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有(   )

A.个体智力水平  B.家庭教育方式  C.社会环境因素

D.教师的管理方式  E.个体的个性特征

10.下列属于体罚情形的有(    )

A.让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说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人上自习课说话,老师令其等人到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老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三、判断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  )

2.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  )

3.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   )

4.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    (  )

5.德育的基本矛盾是受教育者和德育方法的矛盾。    (  )

6.心理的产生离不开大脑,因此,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心理。(    )

7.“知之深,则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附于于认识过程。(   )

8.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9.“多学近乎智,无知必无能”,说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完全同步的。(  )

10.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可以私自拆看学生的信件。 (  )

四、简答

1.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3.如何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4..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试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二)

一、单选

1---5.:CBCDC  6---10:AABAD  11---15:BADBD  16---20:CDCBA

21---25:CCDBA  26---30:ABDAB  31---35:CCCCC   36---40:CCDDA

二、多选

1:ABCD

2:ABCDE

3:ABCD

4:ABC

5:ABCD

6:ABD

7:BC

8:AC

9:ABCDE

10:BC

三、判断

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6:错误

7:正确

8:错误

9:错误

10:错误

四、简答

 

 

 

 

,现予发布。答案直接置于冒号后、破折号后或括号内。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 洛克 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内发论的观点。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0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0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10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0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10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10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10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0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1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1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

1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

11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8、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1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

121、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22、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

12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

124、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白板说

12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12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2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2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2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3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

13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3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3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

13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

1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3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137、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13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139、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14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14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14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4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

14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14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14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

14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14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

14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1862年

15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5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15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15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

15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15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

15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57、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

15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15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6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161、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162、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163、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164、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彩(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

165、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16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167、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16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169、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17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17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17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

17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7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17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17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17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17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17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8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81、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82、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

183、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184、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

18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186、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87、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8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18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19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

19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9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19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19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195、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

19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197、“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99、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班主任)。

200、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20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202、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20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班级。

204、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05、在19世纪初期出现“导生制”的国家是:英国。

206、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支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平行管理。

207、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目标管理。

20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人。

209、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

21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型、放任型、民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