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幼儿兴趣爱好多变,大班幼儿则开始有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具体到抽象
C.从被动到主动 D.从零乱到成体系
2.“视崖实验”可以测定婴儿的( )
A.时间知觉 B.大小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3.一个人被一条狗咬了之后就害怕所有的狗,这一现象称为(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行为消退 D.行为习得
4.按照儿童发展阶段来划分,13岁的儿童处于( )
A.幼儿晚期 B.学龄初期
C.学龄中期 D.学龄晚期
5.感知运动阶段是幼儿思维发展的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只能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其中1~4或4.5个月属于( )
A.反射练习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 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时期
6.人身权是一种专有权,不能买卖、赠予、继承,但( )例外。
A.姓名权 B.名称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7.儿童游戏的基础与源泉是( )
A.生活经验 B.教师引导
C.同伴引导 D.家长引导
8.“慎独”作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就是( )
A.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行
B.一个人用慎重的态度对待自己
C.在自我的世界孤芳自赏
D.独立面对自己的种种不足
9.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 )
A.感觉 B.知觉
C.刺激 D.表象
10.“一目十行”体现了注意的( )
A.广度 B.分配
C.转移 D.分散
1. D【解析】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考查。
2 . D【解析】“枧崖实验”是吉布森和沃克设计的测查要儿深度知觉的实验。
3. A【解析】刺激泛化是指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被咬的人不只是害哎他的狗,还害怕所有的狗,即刺激泛化。
4. C【解析】学龄中期又称少年期,年龄范围在11至15岁。
5. B【解析】反射练习期(0-1个月);习惯动作时期(1-4或4.5个月);有目的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或4.5~9个月);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时期(9~11或12个月);感知运动智慧阶段(11成12-18个月);智慧的综合阶段(18-24个月)。
6. B【解析】权利人可以依法转让名称权,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
7. A【解析】儿童游戏是对儿童生活的反映,所以生活经验是其基础与源泉。
8. A【解析】“慎独”标志着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已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在无人监督和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不背离道德。
9. A【解析】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0. A【解析】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就是说明一个人阅读时注意的范围比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