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德育目标的入手点是( )
A.思维 B.想象
C.任务 D.情感
2.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3.通过教师的表扬与鼓励而激发的学习动机为( )动机。
A.内在 B.外在
C.没有意识的 D.直接
4.学了“角”的概念后,再学习“直角”“锐角”等概念,这属于( )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横向迁移 D.负迁移
5.“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是( )教养方式的特点。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溺爱型 D.忽视型
6.幼儿教师在儿童面前的角色首先是( )
A.监护人 B.追随者
C.旁观者 D.教育者
7.课程内容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说明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 )
A.目的性原则 B.兴趣性原则
C.发展适宜性原则 D.价值性原则
8.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价值的判断标准中,最基本的标准是( )
A.道德规范 B.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C.教育法律规范 D.社会团体的规范
9.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 )
A.斯金纳 B.桑代克
C.班杜拉 D.华生
10.“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是( )中规定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D【解析】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情感入手,符合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
年龄特点。
2.B【解析】写字不符合学前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教师进行学前教育与课程设计、组织、实施都应该着眼于促进儿童的发展。
3.B【解析】通过给予表扬、奖品、奖金、荣誉等,依然可能影响那些成功欲望不高、高度害怕失败的人投身于体育竞赛之中。我们把这种外在因素激发的行为倾向称为外在动机。
4.A【解析】学习“角”的概念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可以直接迁移到“直角”“锐角”等概念的学习中去,因此属于垂直迁移。
5.A【解析】权威型抚养方式的特点就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在多数情况下,这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抚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做出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和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观点,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6.D【解析】幼儿教师认为自身对于儿童所处的角色地位依次是教育者、组织者、保育者、学习者。
7.C【解析】课程内容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说明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发展适宜性原则。
8.C【解析】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价值的判断有多种标准,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团体的规范、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等,其中最基本的标准是教育法律规范。
9.D【解析】华生相信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模式适用于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建立
了自己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0.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