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教育学指导: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1 |
在下列教学笔试教育学指导:教育基础理论记忆口笔试教育学指导:那些年被你误会的孔子 笔试心理学指导:招教考试常考心理学经典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的基本需要提出的。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笔试心理学指导: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心理学论述 第二章 认识过程 第三章 情绪与意志 第四章 个性心理 第五章 社会态度与行为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内容摘要:本章属于心理学的绪论,讨论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揭示了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论述了心理的实质即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介绍了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主要有构造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活动 (一)心理活动及其结构 心理活动不仅人有,所有的动物都有,但是,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除了人的感知、记忆、思维都比动物的心理更加复杂外,人还有高尚的情感、意志、特别是人会用语言在社会中表达自己的愿望,交流思想,通过语言进行劳动分工和生产分配,并积累经验,从而形成许多丰富多彩的包括观点、信念、世界观再被的主观世界,即个体意识。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个体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个性心理包括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注意 意志(意志过程的心理活动)。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着 3、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4、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类型一般包括三种: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个部分组成。 大脑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在有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因的作用;顶叶主要调节机体的触觉、温觉、动感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与反射弧。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由反射组成。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神经活动主要只大脑皮层的活动,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前者是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后者是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活动的状态。 二、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一)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第三节: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1867-1927年; 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试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过程。 2. 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美国.詹姆士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观点: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元素的集合,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 3.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和科勒 ;20世纪初到40年代 主要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他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的用其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式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4.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一势力 代表人物:华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行为主义心理学既不同意构造主义心理学关于意识元素的看法与其“内省”的分析方法又不赞成机能主义心理学把意识功能作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 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5. 精神分析心理学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 主要观点: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源于心理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 6. 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三势力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
第二章 认识过程 内容摘要:分析了注意的概念,品质以及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讨论了知觉、感觉、观察的概念和种类等;论述了记忆的概念和分类;对遗忘的原因以及记忆品质和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进行分析;介绍了想象的品质、功能以及想象产生的条件;论述了语言和言语的结构、种类、思维的过程及基本形式,对良好思维品质及其培养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一节:注意
1. 注意概述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 1、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 发生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
2、 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3)、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3、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 影响注意范围的条件: 1、注意范围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2、注意范围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3、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条件: 1、 一个人的注意是否稳定与集中,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2、 注意的集中和稳定,主要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 3、 个人的主观状态也影响着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注意在一点时间内,只能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 影响注意分配的三种情况: 1、 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已经熟练,他可以不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是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上; 2、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 3、 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注意的转移:注意目的从一个事物上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 影响注意转移的几个因素: 1、原来注意对象的紧张度; 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3、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 4、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系统的调节作用。 3.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
1. 感觉概述: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是: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 不同感觉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3、联觉; 感受性的发展依赖于以下条件: 1、生活条件与实践活动的影响。 2、有计划的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
2. 知觉概述: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人知觉的理解性与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 3. 观察概述: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的品质: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 3、观察的精细性; 4、观察的敏锐性。 观察力的培养: 1、 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和目的; 2、 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3、 具备观察事物和现象的必要知识 4、 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5、 学会做观察记录 6、 观察后的归纳、总结 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第三节:记忆 1. 记忆的概述: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者回忆过程。 识记的分类:有意识识记和无意识识记。 保持是已获得的知识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没有识记就谈不上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就不可能对过去经验事物进行回忆或者再认。识记和保持是再认或回忆的前提,再认或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 记忆的分类: 1、 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 4、动作记忆 1、 陈述性记忆 2、程序性记忆 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1、外显记忆 2、内隐记忆 2. 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 一、 瞬时记忆:感觉性刺激作用后,在脑中继续保持其映像的记忆,是人类记忆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特点: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编码方式:图像记忆(斯柏林)、声像记忆(莫瑞) 存储时间:图像0.25s~1s 声像 2s~4s;存储容量:9~20bit 二、 短时记忆:人脑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程环节。 短时记忆的特点:时间很短,容量有限,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 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存储:5~9组块 三、 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保持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特点: 1、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 2、长时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长久 编码方式:意义编码(语义编码、表象编码) 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原则上是分类处理的。 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 3. 遗忘:对于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错误的回忆或再认的过程。 遗忘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进程不均衡,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 学习材料的性质 2、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 识记方法 5、 时间因素 6、 情绪和动机也影响遗忘进程。
遗忘的原因: 1、消退说 2、干扰说 3、压抑说 4、提取失败说 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 1、 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 2、 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 3、 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 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1、 及时复习 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 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5、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记忆品质的特点: 1、 记忆的敏捷性 2、 记忆的持久性 3、 记忆的准确性 4、 记忆的准备性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 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知识的理解 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第四节:想象 1. 想象的概述: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种类: 1、 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 2、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3、 幻想、理想、空想 想象的品质: 1、 想象的主动性 2、 想象的丰富性 3、 想象的生动性 4、 想象的新颖性 5、 想象的深刻性 想象的功能: 1、 预见功能 2、补充功能 3、替代功能
2. 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 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基础 2、 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3、 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3. 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 创造动机 2、 丰富的表象基础 3、 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 原型启发 5、 积极的思维活动 6、 灵感的作用 4. 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想象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创造性的培养。 1、 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的重要意义 2、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途径 第五节:言语与思维 1. 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言语是只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它包括语言表达、言语感知与理解两个方面,也包括言语过程的产物,即言语的表达形式和内容。 语言特征:1、创造性2、结构性3、意义性4、指代性5、社会性与个体性 语言结构:层次结构,音位、词素、单词、短语、句子 言语的种类:1、对话言语2、独白言语3、书面言语4、内部言语 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语言在人记忆系统中的存储形式叫做语言的表征,它分成形式表征和语义表征两个层面,形式表征是指语言符号在记忆中存贮与提取的方式,它又可以区分为正字表征法、语音表征、语义表征。 语言加工是指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语言的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分为三级水平:词汇理解活词汇识别是第一级水平,句子的理解是第二级水平,课文或话语的理解是第三级水平 2. 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它们所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因此人的思维是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高级的认识过程。 思维的类型: 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集中思维、分散思维 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过程及基本形式: 思维是人脑中的一种活动过程,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对象或想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概括是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具体概念、抽象概念 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 判断是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它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推理:是由一个或者多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方式。 概念的形成阶段: 1、 抽象化 2、 类化 3、 辨别 科学概念的掌握 1、 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 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 充分利用“变式” 4、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良好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个体思维品质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一般来说,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逻辑性和严谨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创造性等。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 1、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 运用启发式方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第三章:情绪与意志 内容摘要:分析了情绪的概念和功能;讨论了情绪的概念、分类及其功能;阐述了压力的概念、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以及健康情绪的培养;概述了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讨论了意志的概念和特征;介绍了意志品质的特征及其培养方式。
一、 情绪概念 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绪的功能: 1、 信号功能 2、 调节功能 3、 感染功能 二、 压力、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和健康情绪的培养 压力概述:个体面对威胁性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压力有暂时性与持久性的区别。 压力与生理应激: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变化等方面。 第一阶段:警觉反应阶段 第二阶段:抗拒阶段 第三阶段:衰竭阶段 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1、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2、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3、 广交朋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时常以赞赏的眼光看待自己 5、 不以过高的标准苛求身边的每一个人 6、 学会忘记过去的失败和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7、 避免过分的自责 8、 当负面情绪来袭时,尝试用其他事情来分散和转移注意力 9、 不要随意夸大事情的严重性,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10、 学会忽略某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以避免因此而引起负面情绪体验 健康情绪的培养: 1、 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 2、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3、 锻炼身体 4、 培养幽默感 5、 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三、 情绪规律在教学中的作用 1 情绪与学习效率 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操作与动机水平之间呈现 “∩”曲线关系。操作困难的代数问题的最佳状态,是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操作初步算数机能的高峰,是处于中等激动水平。 2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 1、 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2、 教师要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二节:意志 一、 意志概述: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的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 意志的特征: 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 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 3.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意志与认知、情绪的关系 1. 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2. 意志对认知过程具有反作用 意志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1.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2. 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 二、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采取决定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等环节。 动机斗争可以分为四类:第一,双趋势动机斗争;第二,双避式动机斗争;第三,趋避冲突 第四,多重趋避冲突 执行决定阶段 三、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意志品质的特征: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自制性 4.意志的坚韧性 意志品质的培养: 1.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 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 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四章:个性心理 内容摘要:心理学中个性心理主要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人格、气质与性格。本章主要讨论了需要和动机的概念;分析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阐述了动机的概念、动机产生的条件、功能、类型;概述了能力的概念及其分类;探讨了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界定了人格、气质和性格的相关理论;介绍了人格理论的;列举了两种人格测验,分析了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需要与动机
一、 需要概述 需要的种类: 1. 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 2.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程度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底层的生理需要、中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 动机概述 1、 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2、 动机产生的条件 内在条件是需要; 外在条件是诱因。
3、 动机的机能 1. 动机的引发功能 2. 动能的维持功能 3. 动机的激励功能
4、 动机的类型
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的初级的、原发性动机,也成内驱力。其中饥饿动机、干渴动机是研究的最多的两种主要的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心理、社会需要有关的后习得的动机。社会性动机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比较原始的三种驱动力,即好奇心、探索与操作;二是特有的成就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如被社会承认、尊重、赞许群体感、友谊感、亲属感等;
第二节:能力 能力: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 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担不是全部心理条件,是直接有效的可能心理特征。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 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2. 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学习的进度。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1. 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2. 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能力的分类 1.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2. 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 3.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
智力理论和智力测验 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意志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等; 1. 智力理论 1、 智力因素论 一、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G因素,S因素; 二、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① 言语理解能力 V ② 语言流畅程度 W ③ 数字能力 N ④ 空间知觉能力S ⑤ 知觉速度 P ⑥ 记忆能力 M ⑦ 推理能力 2、 智力结构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论。智力是一个用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 3、 智力形态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按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的智力解释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成为流体智力,另一种成为晶体智力。 4、 三元智力论 组合性智力指个体在问题情景中,运用知识分析材料,经由考虑、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 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综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和创造力的能力 使用性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来的只是经验处理其日常事物的能力。 5、 多元智力理论 2. 智力测验 ① 语言能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 ② 数量能力,包括数字运算与逻辑思维的能力 ③ 空间能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④ 音乐能力,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 ⑤ 运动能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⑥ 社交能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 ⑦ 自知能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生活方向的能力
3. 智力测验功用 智力测验:就是评定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方式。 ① 一般智力测验 ② 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 智力测验的功用 ③ 职业人才选拔 ④ 预测学习成就 ⑤ 鉴别智力落后和智力超常者 ⑥ 临床应用 4.智力测验的标准:信度、效度、标准化。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 遗传与营养 2. 早期经验 3. 教育与教学 4. 社会实践 5. 主观努力
第三节:人格、气质与性格 1. 人格概述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特征: ① 独特性 ② 稳定性 ③ 整合性 ④ 功能性
2. 气质与性格 气质:是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活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 气质特性: ① 感受性 ② 耐受性 ③ 反应的敏捷性 ④ 可塑性 ⑤ 情绪兴奋性 ⑥ 内向与外向性 气质类型: ① 胆汁质 ② 多血质 ③ 粘液质 ④ 抑郁质 性格:是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人格特征。 性格特征: ① 完整性 ② 复杂性 ③ 稳定性 ④ 可塑性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①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②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第一, 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第二, 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第三, 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 第四, 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良好性格的培养 ①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②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③ 充分利用榜样任务的示范作用 ④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⑤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⑥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 气质理论 第一, 气质的体液说 第二, 气质的体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