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编制 > 中小学教师招聘 > 历年真题

2014年杭州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

2014年杭州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考试

                           小学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卷和答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报考单位、报考岗位和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上交试卷和答卷。

一、 基础知识(18分)

1.    请将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5分)

穷兵渎武    草管人命    卑躬曲膝    深负众望    呈前毖后

(                                                              )

2.    下面四组词语中拼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闷热(mèn)    伫立(zhǔ)    擎天撼地(qíng)    准噶尔(gē)

B.酝酿(niàng)  炮羊肉(bāo)  稗官野史(bài)      纵横捭阖(bǎi)

C.供认(gōng)   栖息(xī)        颔首低眉(hàn)       引吭高歌(háng)

D.狡黠(xié )   稽首(jī)        忧心忡忡(chōng) 发横财(hèng)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20集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正在影视基地拍摄。你打算双休日去参观呢?还是等到暑假再去?

    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C.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D.近两年,我省经济发展迅猛,不说别的,你看街上的私家车如雨后春笋,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雪铁龙,广州本田,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儿的,各种品牌应有尽有。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自觉传承华夏文明成就了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2010年,在我国南方抗旱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C.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的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D.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5.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这是怎样亲近、怎样金碧辉煌的明月啊!___________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中了……

①  的金色的柔光潋滟地泻在广袤的大地上,远近的房屋、树梢、山影、水痕,泛出了浅金色的光芒。

②  她又是那么园,园得似乎要凸出来了、蹦出来了。

③  她低低地淳在澄静如洗的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来。

④  我狂喜地望着这种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蓬蓬勃勃的。

⑤  一阵微风吹过,田野的金光便闪闪滚动起来!

A.③①④⑤②    B.③②①⑤④     C.⑤②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6.《行路难》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千古名句,经常被后人引用。(2分)

7.1918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人名)写的   《          》。他在小说《          》中所说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让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不会迷茫与绝望(3分)

 

二、 现代文阅读(10分)

美和美的东西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膛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魅,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的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他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山雨空蒙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变化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魅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声、色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两项是(    )(    )(2分)

      A.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

      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是美。

      C.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

      D.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

      E.斑马身上的墨、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

9.下列书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

      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

      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

      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

10.指出划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不相同的意思。(2分)

11.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候,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4分)

 

 

三、 古诗文阅读(22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这是词人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壮词”,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壮”字的解读。(2分)

13.这首词结尾笔锋陡转,构思奇崛,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自《聊斋志异》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18分)

【甲】邑①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②生鸭毛,触之觉痛。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③已。

【注释】①邑:县城。        ②茸:草初生又细又软的样子。            ③良:的确。

【乙】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久之,然审视殊②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踞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③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①觇:偷看,侦查。      ②殊:一点也。

14.【甲】文中五个“之”字均为代词,请以此将各句中“之”所代的人或物写出来。(5分)

15.把下面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2分)

 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闻崖上有声甚厉 (       )                ②然审视殊无所见(        )

 ③则一螳螂踞顶上 (       )               ④攧不可去(              )

17.与“未尝征于声色”句形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须得失者骂              B.邻翁素雅量

      C.摆扑丛树中              D.视额草上肉

18.根据【甲】文的文意,请用概括的语言分析老翁的形象?【乙】文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从这两篇小文章,你觉得《聊斋志异》这本书内容上有什么特点?(2+2+1分)

 

 

 

 

 

四、 教材教法(20分)

下面这个材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选学课文。请你以此材料设计一节略读课文教学课。

19.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5分)

 

 

 

 

 

20.设计简要教学流程并说明设计意图。(15分)

 

 

 

4                                鞋匠的儿子

 

  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一个鞋匠。

  当时美国的参议院大部分出身于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时,就有参议院想要羞辱他。

  当林肯站在演讲台上时候,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院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能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所有参议院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开怀不已。等到大家的笑声止歇,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林肯转过头来对那个傲慢的参议院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的技术。”

  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院说:“参议院里的任何人,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我一定尽可能的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都成了赞叹的掌声。

  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

 

 

五、 作文(30分)

21.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凉快完美的宝石。当地许多富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去切割这样一块昂贵的宝石。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地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

   年轻工匠的师傅感叹地说,有些时候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

      要求结合上述材料,围绕“经验与勇气”这个话题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

1.【参考答案】黩 菅 屈 孚 惩

【答案解析】穷兵黩武 草菅人命 卑躬屈膝 深孚众望 惩前毖后 都是很常见但是非常容易写错的词语,重在平时的留心和积累。

2.【参考答案】选B。

  【答案解析】A、闷热(拼音:mēn rè)    伫立 (拼音 zhù lì),

准噶尔 拼音 zhǔn ɡá ěr

       C、供认 (拼音:gòng rèn)

       D、狡黠(xiá)

3.【参考答案】选B。

  【答案解析】A、两个疑问语气,句式相同的句子中间应用逗号隔开。

        C、句式杂糅,中间应该断开。

        D、表示同类名词的中间,应该用顿号隔开。

4、【参考答案】选A。

   【答案解析】B、涌现出对应的成分应该是人。

        C、“不仅……更”对应的成分应该一致。。

        D、“是否”对应的成分不一致。

 

5、【参考答案】选B。

   【答案解析】因为它是先写亲近,所以确定在A,B之间,后写金碧辉煌,金色的梦。所以选B

6、【参考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参考答案】鲁迅、《狂人日记》、《家乡》

二、现代文阅读。

8、【参考答案】选AE.

       【答案解析】对比全文,可以发现,混淆了概念。

9、【参考答案】选D.

10、【参考答案】前一个“味”是指美的物质构成因素和物质条件。后一个“味”是指构成没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11、【参考答案】这个事例说明:(1)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可以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一群学生带着放松的心情看待景物的时候,景物具有原始美。但是当他们迷路而夜幕降临,现实的审美关系发生了变化,原始美在他们眼里变成了恐惧的东西,不再美丽。(2)美也是自相矛盾的。同样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可以是不美的,关键在于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

三、古诗文阅读。

(一)12、(1)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的场景,勇猛而雄健。(2)从思想感情上看,是立志报国的壮志雄心。(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赋壮词”。

      13、可怜”两字至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这也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以这五字作结,词尽而意不尽,正是大家手笔。

 (二)14、盗邻鸭烹之:鸭子   天明视之:身上    触之觉痛:鸭毛   

          夜梦一人告之:偷吃鸭子的人   骂之亦可警将来:偷吃鸭子这件事

     15、邻居老人向来宽宏大量,平常损失东西,从不表现在声音和脸色上。

     16、大   仔细看   盘踞    用力甩

     17、A  被动句

     18、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

         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成为强者。

         善于观察生活,并且以小故事的形式给人哲理性的启发。

        

        

【古文翻译】   

   (一)城的西面白家庄里有某居民,偷了邻居的鸭煮着吃了。到了晚上,觉得皮肤刺痒,天亮一看身上,生长出了毛茸茸的鸭毛,触碰鸭毛就疼。他十分害怕,可是没有方法可以医治。晚上梦见了一个人告诉他说:“你的病是老天给你的惩罚,需要得到失主的一顿痛骂,鸭毛才可以脱落。”可是邻居老人向来宽宏大量,平常损失东西,从不表现在声音和脸色上。于是,这个偷鸭的人就欺骗老人说:“鸭子是被谁谁谁偷走,因为那人最怕人骂,您骂他一顿,也可警告他以后不可再偷。”老人笑着说:“谁有闲工夫骂那些恶人呢?”终究没有骂,这个人感到更加难堪,只好把实情告诉邻居老人。老人于是痛骂了他一顿,这个人的病很快好了。

 

  (二) 有个姓张的偶然走到山谷的溪水边,听到岩石上发出很大的声音。他寻找一条路径爬上去看,只见一条大蛇,身围像碗口那样粗,在树丛里摇晃着,伸着尾巴拍打着柳树,柳条都折断了。(看那)翻来覆去滚动跌打的情状,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捕捉制服它,但仔细察看,却什么也没有,他很是疑惑。慢慢地走近它,只见一只螳螂盘据在蛇的头部,用锋利如刀的脚去抓它的头,甩也甩不掉,长时间后,巨蛇竟然被弄死了。看蛇的额头,皮肉已被撕破了。

四、教材教法。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有一颗感恩之心,有一种敬仰之情。无论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尊敬父母、感谢父母是永恒的。

2、能力目标:能感情朗读对话,理解三番话及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感受林肯仁爱、宽容的人格魅力和从容、自信的应对能力。

3、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文中生字“尴尬、讪、诽谤、潇洒”,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并能说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解析】略读课文教学课的教学目标一般比较简单一些,但是最基本的三位教学框架还是要有的。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名言导入,简介林肯。

 出示名人名言(设计意图:以名人名言的形式,引出本文的角色,从名言的智慧中体会林肯的智慧和伟大)

 课件出示林肯生平简介。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框架和整体轮廓。)

 (三)细读课文,品味句子含义。

     1、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文中谁的态度先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议员们为什么要嘲笑林肯?指导朗读嘲笑的语句。

3、深入理解三番话,品味句子含义,体会林肯的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寻找和发现问题,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解决。)

 随机)情感深挖(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共同突破三维教学目标的中难点。)

  (四)联系全文,感悟启示。

1、学了课文,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2、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理解含义。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旨)

  (五)名言总结,结束本课。

最后让我们在斯宾诺的一句名言中结束今天难忘的一课吧!(全体齐读名言)

课件出示名言: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进一步阐述文章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智慧情感。)

 

五、作文

【参考范文】

                                        从经验中获取勇气

经验是一把利刃,能锋利的划开层层的困难,让我们快捷的成功。

勇气是一股内功,能力量般的给我们能量,让我们尽情的探索。

从经验中获取勇气,是我们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我们的国家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只有让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社会生产力才能得到很快的恢复和发展,我们勇气十足的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高瞻远瞩的举措,让我们的国家有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开端。

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结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并且一如既往的勇气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举措。这一开拓创新的举动,让我们的国家进入了发展的另一个春天。

2000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我们依据以前的经验进一步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又使得我们的国家进入了跨时代发展的节奏。

如今,在习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进入了防腐倡廉的新时期,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落后就要挨打”,无数的历史经验,鞭策我们的民族自强不息。百年的风雨沧桑,训诫我们一定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正因为我们吃过落后的亏,吃过落后的苦,才更明白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正是历史中中国人民承受的深重苦难,才更给了我们坚定不移向前进的勇气。我们探索生产力发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建设民主法治社会,探索“中国梦”的美好明天。

 毛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我们才能总结出经验。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经验,我们才能更有勇气的探索下去。只有我们鼓足勇气,不断的进行深入探索,才会获得更多最宝贵的经验。国家到个人,想要良性发展,都是如此的循环。

所以,我们要重视从经验中获取勇气,这种智慧和胆识,才能使我们源源不断的进步。

从经验中获取勇气,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稳定。

从经验中获取勇气,使我们民族更加强大。

从经验中获取勇气,使我们的民心更加团结。

从经验中获取勇气,使我们的未来更加明朗。

时代还在进步,我们的国家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我们更加璀璨明亮的未来,让我们牢记从经验中获取勇气吧!